您的当前位置:酿酒网 > 酒业资讯 > 酒类 > 白酒

仰韶 : 四融一体酿好酒

作者:李娜 来源:酿酒网 日期:2023-05-26
酒通社直接

5月25日,在第四届中国白酒黄淮核心产区高质量发展峰会上,仰韶酒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建光以《四"融"一体,强质固本,打造高质量黄淮白酒产业集群》为题作了主题演讲,从"活化"文化、产业链条、品牌营销、技术创新四个维度 ,分享了仰韶对白酒产业强品质、固根本、守传统、促创新的思考和实践。

仰韶酒业董事长侯建光认为要有融合思维。"融"不仅是黄淮流域的特征,还传递着中国白酒的智慧,酿好一瓶酒,要融合天时、地利、人和,追求的是白酒的平衡之美、协调之美、圆融之美。


融合"活化"文化,强化品质表达,巩固产业之本


中国白酒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文化自信和文化表达,共同构成了白酒的品质表达。因此,强质固本要 "守文化之正,创时代之新"。

侯建光董事长表示,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也是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史, "历史和文化"是中国白酒的灵魂,是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

对于中国酒业来说,活化文化拥有顽强生命力,是一种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对于名酒行业而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和外界沟通的桥梁。品质的传承与坚守,让中国白酒产业从远古走到今天,活化文化则将持续支撑中国白酒产业走向未来。

仰韶产品融合黄河文化、仰韶文化、中原文化,体现出了与文化同频共振,融古今之工艺,融中西之美学,融会贯通多元文化,使得传统文化绽放现代光彩,传递中国白酒的文化基因,推动白酒行业现代化发展。

 

融合产业链条,强化品质支撑,筑稳产业之基


中国白酒是长周期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联动效应,它贯穿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因此,强质固本要 "‘链’上发力,集群发展"。

一个白酒品牌的诞生、发展与壮大,需要有完整的产业链作支撑。白酒酒庄,是中国酒文化与价值的新表达,是推动白酒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方向。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白酒酒庄也是中国白酒文化自信的旗帜。当前,名酒企业不断强化生态优势,注重培育壮大白酒产业链,为整个黄淮名酒产区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根在黄淮、长在黄淮的白酒企业,仰韶在 2017年就规划建设了仰韶酒庄· 一庄五园产业格局,涵盖原粮种植、生物制曲、白酒酿造、酒文旅融合等,建立起了从一粒种子到一瓶美酒、"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宴饮"的产业链体系。功能齐全、链条完整的白酒产业集群,是提升白酒产业链韧性,促进白酒产业繁荣的强大支撑。

 

融合品牌营销,强化品质消费,提振产业之势


在品质消费时代,品牌塑造成为行业价值提升的重要路径,为此,强质固本要 "品牌聚势,营销破局。"

当前,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产业格局开始发生深刻变化,如何以用户为核心,探索全域时代下白酒营销的新模式,是品牌谋求增长的必经之路。营销的本质,是为了创造品牌记忆点,基于此与用户产生品牌共鸣,聚合人群关注度,这就需要融合全营销渠道,实现品牌破局焕新。 

作为黄淮产区的新星,仰韶构建用户思维,融合数字化营销,补齐零售短板,融合渠道营销、文化营销,构建起连接品牌、渠道、终端、消费者的核心链路,以及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消费与营销场景,持续不断地培育用户,丰富活跃企业品牌,为企业增效、产区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融合技术创新,强化品质提升,开创产业未来


纵观我国白酒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这是一部传承创新的奋进史 ,走的是一条传统技术与科技创新碰撞融合的发展 道路。因此,强质固本要"科技赋能,创新驱动"。

白酒产业,可以说,既是传统产业,又是不断创新发展的产业。融合科学技术,开展多学科融合创新研究, 推进科学技术支撑高品质白酒的成果转化,助推白酒传统生产工艺技术不断提升与创新, 引领白酒行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 白酒行业的共识和实践。

为逐步建立现代化白酒生产体系 ,仰韶有序加强基础性科技投入 ,围绕酿造工艺技术、设施设备等关键性技术,围绕酿造生态环境、原料和微生物等核心产品要素,不断深入白酒的科技创新,为中国白酒产业未来发展开辟新路径、培育新动能、增添新优势。

仰韶酒业在侯建光董事长带领下,坚持“党建引领,文化助力,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理念,秉承“为中国白酒引领世界消费持续精进,使仰韶文化成为影响人类的伟大智慧”的企业愿景,自始至终把提升中国白酒自信、弘扬中国白酒风格作为使命,矢志不渝抓科研、深耕市场创品牌,以质量树形象、以信誉求发展,以实业报国为己任,引领豫酒转型发展,做强做大民族品牌。也正是因为此仰韶酒业成为“河南省质量标杆”企业,成为引领豫酒板块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编辑:久久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酿酒网”或“《中国酒业》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酿酒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酿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改正。

相关标签
关于我们|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付款方式 | 网站导航 | | sitemap.xml

◎版权: 北京科融华文化交流中心
技术咨询:13241714161  微信:V99-jing 投稿信箱:zgnj9999@163.com 京ICP备1903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