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消费与经营的“尺”与“度”
作者:李澎 来源:酿酒网 日期:2022-06-09
从春入夏,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与疫情的反复胶着,令酒行业整体与往年相比有着较大的异样感受。一方面各种讯息不断突破人们长期固有的认知;另一方面纷繁错综,甚至相反的市场反馈使得从业者难以对市场的未来走势做出准确的判断。
二月底爆发的俄乌冲突,不同于以往的世界局部战争。交战的双方在国际能源与粮食市场,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使得战火背后的经济元素陡然增加,全球能源与食品供应链都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充分感受到了这种震荡所带来的余波。
石油与粮食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基础性价格上涨,与未来短缺的预期,而这一趋势在国内市场也有着明显的体现。尽管与其他产业相比,酿酒行业的产业链条并不算长,也相对闭环,但来自上游原料与物流环节的价格压力无疑已经有所显现。上一轮由人工成本增高导致的涨价压力刚刚被消费升级所消化,本轮压力如何化解考验着各大酒厂的当家人。
从企业管理与经营的角度带看,如何把握适“度”,是酒企业家们需要“拿捏”的内功。
基于自身的品牌与工艺优势,战略性布局产品结构与把握好投放节奏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甚至要有“底线思维”:高端高利润的“高举高打”是否是包治百病“万能钥匙”,是否只此一条路可走?酱酒还值不值得继续追,1499是不是每家酒厂必有的“标配”?白酒厂是否要一股脑强调概念,喝纯粮“一条道跑到黑”?
水涨船高是定价的重要参考,但并非唯一的途径和依据,酒类消费市场对价格的承受力到底如何,归根结底取决于消费者与消费市场。酒类经营者随时要有准确的判断。
如何衡量当下酒类消费市场的现状与趋势?这把“尺”要量得准准的。
随着国内抗击疫情的深入,对消费市场的影响也在不断变化中。本论疫情受影响的均是上海、北京等人口超2000万的一线城市,且周期较长。虽然不是传统的酒类消费大省,但这类市场对中高端消费者阶层信心、消费场景与消费趋势的影响不容小觑,是消费市场的主要驱动力。对于酒水来说,特别是近年来高端酒消费倚重的商务消费,在上海、北京更是比比皆是。
疫情的胶着与价格的上涨,令不少一线城市居民的目光回归柴米油盐等基本生活需求,价格敏感度由底变高,餐饮消费更是在本轮疫情下受到较大影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
寻找新的适合大众的消费产品与消费场景,也许是酒类商家的当务之急,更将是一种适应当下的积极探索与创新。
编辑:久久
凡本网注明“来源:酿酒网”或“《中国酒业》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酿酒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酿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改正。
- 【上一篇:泸州老窖“泥窖生香、老窖出好酒” 再添】
- 【上一篇:最新:2022中国酒业百强榜(生产企业】